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观察 >

让厚重的青春在奋斗与担当中闪光

让厚重的青春在奋斗与担当中闪光

——读宫礼《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何以成大师》


【资料图】

多年前的一个夏季,还是毛头小伙的我无所事事窝在没有空调的老瓦房里,头顶的风扇吱呀呀地缓慢转动,窗外的知了哔哔哔地叫个不停,汗流浃背、心烦意躁,我突然悲从中来,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指望、没出息、没盼头了。

乱翻杂书,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胡适先生年轻时的趣事:大一那年的暑假,胡适先生从7月3日就开始打牌,当月有打牌记录天数共计13天。阅读至此,顿时如一股凉风吹过:连大师年轻时也难免深陷牌局,何况我等。

后来,看季羡林清华园日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季先生对考试不满,调侃教师,有时偷懒不爱学习,对异性渴望,为生活费发愁,对应试制毕业论文感到无聊又不得不为……我突然有所感悟,几乎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曾汗流浃背、心烦意躁地沮丧着、失落着、彷徨着,也都曾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奋斗着、拼搏着、雄起着。

从那时起,我就对大师们、天骄们、名人们年轻时的故事,充满了憧憬。可惜这些信息,散见于不同的书籍,有时只是一笔带过,深以为憾。直到看到宫礼先生《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何以成大师》,才算满足了青年时至今日的愿望。

一百年前的00后们,有着自己的压力。今天的青年一代有着别样的成长烦恼,“躺平”“佛系”等网络热词,既是缓释压力的调侃,也是对现状有更多期待的情绪表达。但,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被今日“00后”所“调侃”的那些中年人,在20世纪80年代时曾面对“潘晓之问”;被他们视为“老同志”的那些人,曾是“失落的一代”;而一百年的“00后”,更是直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承担着民族觉醒与自救的任务,他们的所作所为,映射着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奋起、彷徨与警醒。

一百年的“00后”,对当今的“00后”,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困难。面对困难,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毕竟,青春是一种对未来的正预期,充满着必须追求卓越的冲动。理想的人生从不是一马平川,要学会接受现实的曲折与峥嵘,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

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总是在青年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一百年的“00后”,他们无数次的抗争、无数声的呐喊、无数的勠力与同心、无数的牺牲与奉献、无数的智慧与启迪,汇聚成前行中的每一步,最终镌刻成中华民族的成长年轮。

能理解大师的,即便不是大师,也必定有着深邃的思想。本书的作者宫礼,是高级编辑,先后就职于报纸、网站等媒体,被称为“一个思考型的媒体人,一个冷峻的观察者”。本书的编排就显示了宫礼的深邃。本书以“风度”“风华”“风骨”“风流”分类,为顾毓琇、周有光、高士其、周培源、蒋光慈、梅汝璈、张岱年等20多位出生于1900~1909年之间的大师综合画像。这种态度有点类似于萨尔瓦多·达利以头顶俯瞰的视角画下的那幅《十字架上的基督》,既有足够的尊敬,又有充分的高度。这一点与他目前所工作的机构对高级编辑的要求密不可分,即“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

青年向上,时代向前。这群一百年前的“00后”追求真理、向往美好。他们曾经闪耀过的光芒,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光耀天空,烛照大地。他们是时代所造就的佼佼者,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那么,一百年后呢?面对时代的命题,当今的青年人,要和一百年前的“00后”一样,秉持胸中那团火,找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的道路,这是集体远航而非孤帆远影,这是理想的力量、奋斗的意义,这是青春的座位,这是奋斗与担当的闪光。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通过一百年前的“00后”的故事,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才是《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何以成大师》这本书真正厚重的地方。(李家林)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