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关注 >

世界看热讯:《外科证治全生集》的阳和汤

图/文/闲云感恩生活


(资料图)

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德维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阴疽之祖方,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

古代由此诞生了阴疽之病名。所谓阴疽,阴是指寒湿、痰淤。疽,是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阳和汤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

患者之所以出现腰痛、功能障碍,都是因为阳气虚弱,寒湿内侵。

中医所说的痹症,说白了就是寒邪侵入骨髓,你想想,深入骨髓的寒、痛,简单用些外用药怎能消除?

阳和汤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组方是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服用是可以的,也可以用来泡脚,自行选择即可。

组方严谨,配方精当,受到医家们的重视,沿用于治疗一切阴证外科疾患。例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方子用了两味非常重要的补肾精的药:熟地与鹿角胶。

熟地与鹿角胶兵分两路把肾精补足,熟地滋补肾阴,鹿角胶负责补肾阳,同时激发肝气,强壮筋骨。

最后再用甘草调和诸药,让这些药材能够和睦相处,补阳而不伤阴。

今天讲的这个方子,凡是下列“疼痛之感”,都能用得上:

姜炭苦温,能入身体深处温经散寒。

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散寒。

两药合用,温通经脉,破阴回阳。

病由肾阴亏损,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相当于西医的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内各种原因引起的滑膜发炎、也就是骨膜炎,以及其他以关节肿大、积水、变形为特征的关节疾病。

骨头里有冷痛的感觉;

一遇寒疼痛就会加剧;

一到晚上痛感也会加重;

非常怕冷、手脚冰凉;

疼痛但并不红肿、发热

《黄帝内经》曰:“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故治阴疽大法,无外温补和阳,散寒通滞;或化痰祛湿,祛瘀通络,使阳回阴消,或阴证转阳。阳和汤逼出骨中寒湿,调理腰疼、腰椎骨质增生,实用有效故而药物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温补营血药,即熟地、鹿角胶。第二类是辛散温行药,即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

学术文献介绍阳和汤能治瘿瘤,瘿瘤又称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头颈外科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2~4倍。近代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阳和汤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及其他如肿瘤、慢性溃疡、骨髓炎、窦道瘘管、甲状腺结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许多难治性疑难杂症。

具体请根据各人体质对症调整,切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

关键词: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