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关注 >

父亲为被校园霸凌的儿子报仇,法院判刑2年,意欲为何?

眼还目不见心不念,耳聋耳听假音尘。 化身成魔怎回头,恶性循环伤害人。

近日,韩国一名40多岁的父亲因殴打欺负自己儿子的校园霸凌者,而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2年。


(资料图片)

经调查,A某认为B某和C某是自己儿子的校园暴力加害者,遂于去年5月18日午夜至凌晨4点,在首尔一公寓内殴打B某(15岁)和C某(14岁),分别打了他们100多个耳光,还多次击打他们的小腿和腹部。法官指出,A某在深夜将未成年受害者叫出来,并选择没有监控的地方长时间殴打,犯罪极其恶劣。不过考虑到A某属于“醉酒状态下的偶然犯案”,因此作出以上判决。

有些网友称赞父亲的做法,认为他为自己的孩子报仇,对霸凌者做出了惩罚。然后一个成年人施加的一百多个耳光和拳打脚踢,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否矫枉过正。当受害者成为加害者,我们又该如何反思。

作为父亲,他可能非常担心和愤怒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然而,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成年人和家长,他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通过合适的途径来寻求帮助和解决纠纷。使用暴力只会加剧冲突,可能给双方造成更多伤害,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去年南京医生伤人事件,孩子被幼儿园同学欺负,家长鲁某直接找上家门,怒扇欺负孩子的同学一巴掌,还推倒了老人,不仅自己被开除,被对方家长告上法庭,还让孩子受到了二次伤害,从占理者变成了理亏者

孩子被欺负,作为家长确实应该出面给予帮助,但是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欺凌问题的正确方式。采取暴力行为只会加剧冲突,可能给双方都造成更多伤害,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此外,通过直接使用暴力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对话、妥协和理性思考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有时仿佛比尘埃还微弱地坠落,被绝望和痛苦所撕裂。然而,让我们等待悲伤逆流成河的同时,也应鼓励那些正在遭受或曾经遭受学校暴力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为此发声。

每个人都承担着责任,伤害并非一次性造成,而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渐形成的。正如《伏尔泰语录》中所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这提醒着我们,在许多人一起参与坏事之后,并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责任,然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面对学校暴力问题,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施暴者或受害者。我们需要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无辜者,只有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的责任。

在这个共同追求无暴宁静的旅程中,让我们紧握希望与勇气之手,迈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