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台相机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接触到的第一台相机,是来自2008年的三星NV33卡片相机。黑色烤漆的外壳,清脆的快门以及不错的成像质量,使它很快成为我时常想拿来把玩的玩具。而第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相机,则是发布于2013年的三星微单NX1000。虽然这台古老的无反相机已经很难战胜当今的旗舰手机,但它却对我的摄影启蒙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资料图)
那么,在2023年,第一次接触摄影的你,应该选择一台怎样的相机呢?
相机有哪些基本分类?
从1839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相机诞生,相机产业发展至今可谓百花齐放。而说到相机,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一个词汇——单反。
单反是目前最著名的一类相机,是“单镜头反光相机”的简称。顾名思义,这类相机通常具有一支可以更换的镜头,使用反光板和五棱镜对镜头接收到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从取景器中看到被拍摄的景象并进行对焦。判断一台相机是否是单反相机最快的方式就是观察镜头卡口内部是否有一个倾斜的反光板。
但单反相机的缺点同样致命:由于反光板的结构限制,单反往往更倾向于拍摄照片而不是视频;复杂的机内结构造成单反的体积和重量较大,对长时间拍摄和远距离携行并不友好;由于单反的众多缺点,大部分厂商已经放弃了单反的研发,转而投入另一种目前最流行的相机——无反相机。
“微单”是这类相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然而它们真正的名字是“无反光板相机”,简称无反。从无反光板相机的镜头卡口观察,可以直接看到裸露的传感器。无反相机相比于单反相机,没有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而是直接利用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在取景屏上,这种取景方式被称为实时取景。无反相机相比于单反相机最大的优点是体积重量的显著减小,而舍弃反光板结构使得这类相机在使用稳定器拍摄视频时更加轻便,对长距离携行也更加友好。而无反相机最大的优点是传感器到卡口的距离大幅缩短,这段距离被称为“法兰距”。更短的法兰距使无反相机能够转接使用更多的镜头,大大丰富了摄影师的选择空间。
还有一类常用的相机,以其轻便的外观被称为“卡片相机”。这类相机的特点是镜头不可更换,在关机状态下通常收缩进机身内部,而开机后伸出。这类相机最大的优点是极其轻便,可以像手机一样随手放进口袋,也可以随时取出,记录下转瞬即逝的生活。它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受限于相机纤小的机身,传感器和镜头的尺寸要明显小于其他相机,这导致其成像素质并不高,不能显著超越当今的旗舰手机;且这类相机操作简单,缺乏基本的操控体验,因此并不建议新手学习使用。
除了这三种最为著名的相机,还有一类相机也活跃在当今的市场上,这就是旁轴取景式相机。作为单反相机出现之前使用最广泛的相机,旁轴相机得名于取景光轴与拍摄光轴分离的设计,并不通过镜头接收到的光线进行取景。
旁轴相机以其复古优雅的外观和小巧轻便的机身著称,受到很多文艺青年的青睐。目前很多无反相机也是以旁轴相机的外观为参考设计的。然而旁轴相机的缺点同样明显,由于使用旁轴对焦方式,机械误差的影响变得比较明显,一旦机械部件之间的联动出现瑕疵,很容易导致相机性能下降;旁轴相机通常需要手动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因此也并不适合新手入门使用。
相机机身的基本指标
相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传感器。传感器用来接收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一台相机的传感器质量直接决定了这台相机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照片。相机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分为CCD和CMOS,目前仍在销售的相机大部分使用CMOS作为传感器,而CCD则更多使用在哈苏、徕卡、飞思等高端品牌的专业机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高端相机所使用的CCD传感器与目前炒作的百元CCD相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百元CCD卡片相机的传感器质量差、性能低,根本无法胜任目前的拍摄需求;而那些真正的高端CCD相机通常需要数万甚至数十万元才能购买到。因此对于新手而言,使用CMOS传感器的相机才是最佳选择。
除却传感器类型,传感器面积也对成像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目前所使用的传感器面积通常以135画幅也就是常说的全画幅为基准,这种基准可以追溯到胶片时代,135胶卷就是当时的标准尺寸。以全画幅为基准,向上有更大的中画幅和大画幅,向下则有较小的半画幅(APS-C画幅)、M43画幅(3/4画幅)、1英寸画幅等。通常传感器的尺寸越大,能够接收到的光线越多,照片的细节保留也会越多;而更大的画幅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目前新手最推荐的画幅是全画幅和半画幅,而当前的旗舰手机和卡片相机普遍使用了1英寸画幅的传感器。
传感器还有有效像素的区别,而并非像素越高就一定越好,传感器使用的技术也是很重要的指标,比如6400万像素的索尼IMX686传感器就并不如5000万像素的IMX989,这是因为后者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背照式堆栈技术。
传感器的有效像素越高,单个像素点的进光量就越小,这就导致相机夜间拍摄的能力更差,出现所谓的“噪点”。这就是高像素相机一般不用来拍摄暗光场景的原因,而有效像素仅有1200万的索尼A7S3和ZVE-1很适合拍摄暗光场景。
其他需要引起关注的指标有:最大连拍速度,如果你需要拍摄运动类素材或抓拍儿童,这一点将尤为重要。最高可用感光度,指的是照片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ISO值,而不是相机能够设置的最大ISO值;在相机极限ISO下拍摄的照片通常噪点极多而观感很差。是否有翻转触摸屏幕,翻转触摸的屏幕将给相机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相机对焦性能,对焦将直接影响拍摄速度和拍摄体验,一台对焦优异的相机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对焦点通常越多越好,混合对焦强于相位对焦强于反差对焦。最高支持的视频规格,应当能够达到你对视频拍摄的最低要求。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你拍摄体验的参数。
相机镜头的基本指标
如果给一名有经验的摄影师一万元作为采购设备的预算,他很可能会使用4000元购买机身,而使用6000元购买镜头。镜头作为相机的眼睛,其光学素质极大程度影响着最终的拍摄质量。
镜头最重要的指标是“焦段”,就是镜头焦距所处的区间,通常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焦段决定了图像放大的倍数;焦段越长,物体在图片中看起来就越大,图片能够包含的物体就越少,也越适合拍摄距离更远的物体。需要注意的是,镜头的焦段以全画幅为基准,如果这支镜头是半画幅镜头,需要乘以倍放大倍率;比如索尼16-50mm半画幅镜头,它的实际焦段应当是24-75mm。
镜头焦段的选择需要根据摄影师的需求进行。焦段在20mm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大范围的风景或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焦段21-40mm之间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适合拍摄较大范围的风景或人文等题材;焦段41-6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适合拍摄物体、人像、较小范围风景等题材,是使用最广泛的镜头;61-100mm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适合拍摄大头照、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等;101-180mm被称为中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距离较远的物体;181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适合拍摄鸟类、体育运动、演唱会等距离很远的题材。
大部分镜头的焦距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所谓的“放大缩小”,这种镜头被称为变焦镜头;还有一些镜头的焦距不可改变,不可以放大缩小,被称为定焦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定焦镜头在适用性方面并不如变焦镜头广泛,但是同价位的定焦镜头画质却远超过变焦镜头,这就是常说的“狗定胜牛变”。
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拍摄需求,摄影师常常同时持有多支不同焦段的镜头,以覆盖16-200mm之间的最常用焦段。以索尼为例,16-35mm、24-70mm、70-200mm三支恒定光圈f/的镜头被称为“大三元”,它们就完美覆盖了最常用的焦段。
对于新手入门而言,最好的选择一定是一支变焦镜头,它的焦段一般在100mm以下,比如24-70mm或28-80mm,能够兼具广角和中长焦的拍摄需求,也是大部分摄影师使用最多的焦段。50mm的标准定焦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50mm是人眼的焦段,使用它所拍摄的画面会非常自然,中庸的焦距也使它有着不错的适用性。
镜头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光学元件,光圈更大的镜头拥有更加丰富的进光量,更加适合拍摄暗光场景;大光圈镜头也可以制造梦幻的虚化效果,使得人像拍摄更加精美。镜头的光圈通常用F表示,数字越小,说明这支镜头的光圈越大。光圈同样以全画幅为标准,半画幅镜头F/的实际光圈应当是F/。
很多变焦镜头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镜头的最大光圈并不能保持恒定。以索尼28-60mm F/镜头为例,在28mm焦距拍摄时,镜头的光圈最大可以达到F/4,然而在60mm拍摄时,最大光圈就只有F/。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通常价格昂贵,画质也比较优秀,比如索尼24-70mm F/ GM。在选择镜头时,当你确定了想要的焦段,光圈通常越大越好,价格也会比小光圈镜头更高。
镜头的其他指标有:是否支持自动对焦,对于新手来说,手动对焦的技术门槛使之较难掌握,因此自动对焦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否支持防抖,一支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可以让拍摄时不容易“糊片”,提高拍摄成功率;其他特殊功能,比如移轴、微距等,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介绍。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还将对比不同品牌相机的照片风格、操作体验等,并在不同价格区间内推荐几款不错的相机,以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