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8月11日电(记者王辰阳)正值夏日用电高峰,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无论是三峡工程,还是白鹤滩水电站,这些保障清洁能源稳定输出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中,都离不开装了“中国芯”的变压器。
制造变压器里“中国芯”的关键材料叫作取向硅钢,曾经被海外供应商垄断。2008年,来自宝钢的李国保带领团队,突破了这个“卡脖子”难题;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投入,更是将我国生产取向硅钢的能力带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
突破:取向硅钢不再“卡脖子”
取向硅钢是电力传输中必需的尖端功能材料,也是制造超高压、特高压及高能效变压器的关键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输配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业内人士有一个经典的比喻,生产硅钢就像是在做大饼,一把芝麻撒下去,如果芝麻随意分布,就是无取向硅钢;如果每一粒芝麻的尖头都朝着一个方向,就是取向硅钢。
生产取向硅钢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有上千个关键工艺节点,曾经是“卡脖子”难题。进口产品供给紧张、成本太高,导致变压器不能放量生产、电压等级上不来。本世纪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电力需求飞速增长,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高等级取向硅钢年需求超过50万吨,但是全球的年产能仅在10万吨左右,甚至有外商涨价、限供甚至断供的情况出现。
“我们当时遍访全球各大工厂,希望引进先进技术,但几乎都吃了‘闭门羹’。三峡工程投用在即,我们接到任务一定要突破取向硅钢技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国保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003年底,李国保在宝钢带领团队开启取向硅钢的技术攻关,不分昼夜拼命实验。由于国外竞争对手的干涉,成熟的设备供应商在谈判的最后一刻决定中止合作,团队下定决心“买不到设备就自己造”!他们为此设计了30多套实验装备,自主开发了数十项关键工艺参数检测技术,曾在一年内做了75轮实验,相当于三年的实验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