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图赏 >

老河口李河村“耕读传家” 打造湖北第一个村级作家村

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流传着古老的故事,明末清初,李氏的迁始祖李蛟带家人逃难到李河村,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教育后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读”,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如今,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传承优秀古风,以“书香李河作家村”为主题,致力打造湖北省第一个村级作家村。著名作家徐贵祥、王跃文、阿成、朱小平、王剑冰、龙一等曾到此采风,提笔留墨“伯阳遗风 耕读追远”“伯阳书院 耕读传家”等。

近日,记者走进李河村,了解李河村的故事。

耕读传家是祖训

入村的乡镇公路旁,栽种着木子树。村民告诉记者,木、子合起来就是“李”,李河村种得最多的树就是李子树。

村口牌坊匾额上镌刻着“经传道德”四个字,两边写着“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据介绍,李河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李氏的迁始祖李蛟为了生计,带着家人来到这里的一条小河边,见流水潺潺、土地肥沃,就落户居住,此后这条无名的小河就有了名字——李家河。

进村要路过一座石桥,石桥下是一条小河流,这就是李家河。过去,这里有通往河南的官道。前些年,村里筹资复建了河上的石板桥,让村民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该村修筑了拦水坝,水汇聚形成一个小湖,人们以老子李耳的名字为其命名“耳湖”,又借以形容其形状如耳朵一般。围绕耳湖,村里打造了“耳湖公园”。

村里有祖训:“惟读书可以使人敬,惟至诚可以使人感,惟耕田可以不求人。”耕田成为本分,读书成为追求。

77岁的村民李春辉自豪地说:“我祖上三辈都是教书的,‘老祖爷’教的学生中,许多人考取了功名,学生们回老家探望‘老祖爷’,官帽都能摆两方桌。”

“村里有几位颇有声望的先生,有一位先生家里藏书很多,可以从地面堆到房顶。”另一位村里的老者说,20世纪50年代,他曾在这位先生家里看到这一幕。

村民们常自豪地谈起这些与读书有关的事儿,勉励后代好好读书。

为乡村振兴铸魂

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优秀古风?该村围绕“书香李河作家村”主题,以老河口籍著名诗人、词作家光未然为重点,打造了“李河作家巷”。“李河作家巷”由四条巷子组成,即酂阳作家巷(老河口市作家)、襄阳作家巷(襄阳市作家)、荆楚作家巷(湖北省作家)、华夏作家巷(国家级作家),教育李河人“耕读传家,世代书香”。

村里还新建了伯阳书院。因为老子名李耳,字伯阳,书院因此取名。伯阳书院的正厅前挂着一副楹联,上联是“一物不知以为深耻”,下联是“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这就是李河人求知的自我鞭策。孟楼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培养,不仅将伯阳书院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还与襄阳主持人协会初步达成协议,将伯阳书院建成“小小主持人”培训基地,打造“李河读书郎 小小主持人”文化品牌。书院两侧的厢房则布置为“李河村史馆”,让子孙后代学习先辈们的精神,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奋力拼搏。

李春平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个体老板,创业成功后不忘家乡,积极投身“书香李河作家村”建设。2019年,他投资几十万元将旧建筑翻修一新,并设图书馆,用于展出全国知名作家和老河口本地作家的书籍。

浸润着文化气息的作家巷,展示耕读传统的伯阳书院,重新利用起来的旧建筑……李河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书香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新活力

李河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利介绍,近年来,该村深度挖掘书香文化,以将李河村建设成全省第一个村级作家村为目标,修建古朴围墙、耳湖小径、文化广场,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不断挖掘历史人文价值,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

“群众文化广场所处的位置过去是个臭水坑,村与村交界地带以往全是‘断头路’,入村的停车场原来是一片废弃的荒地……”李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永忠说,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路通了,村庄绿化亮化了,产业得到发展,村民有了公共活动场所,特别是停车场的建成,为游客来这里休闲体验提供了便利。

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建设,激发出乡村新活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游客数量正逐渐增长,‘美丽效应’正逐步显现。”李金利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书香文化 文化广场 自然生态

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