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图赏 >

开闸放水6400万立方米!宜城抗旱工作早安排

8月23日,看着从机井抽取的潺潺流水奔向自家农田,宜城市小河镇曾洲村村民胡思奎松了一口气。

当前正值旱情,但宜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丰收在望。“这不仅得益于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更得益于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粮食安全的大局意识。”8月23日,宜城市采取的措施得到了正在当地调研的市政府抗旱减灾督导组的高度评价。

宜城市副市长周斌告诉记者,在旱情来临之际,该市做到了早安排、早调度、早挖掘、早落实,使得抗旱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并取得好成效。宁可干部多累一点,也要让群众心里踏实一点,要切实保障人畜饮水、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抗旱工作早安排。早在5月初,气象部门发出夏季降雨偏少预警,宜城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抗旱应急预案,启动防范应对措施:组织召开长渠、蛮河灌区灌溉协调会,制定调水方案,严肃用水纪律,科学合理调水。8月上旬,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动员全市上下引客水、打机井、增泵站。科学部署、强化措施是抗旱救灾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

灌溉水源早调度。优先解决群众农业用水问题,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宜城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重要作用,长渠灌区一改以往先头水后尾水的传统做法,首先开闸供应灌区末端的郑集镇栽秧用水,再供应灌区首端的小河镇用水,确保水稻栽满种足。抗旱期间,又统筹调度市管大中型及镇管小型水库、堰塘水源,累计开闸放水6400万立方米,确保散苗用水和旱作物需水。积极协调石门集水库、清凉河补水宜城蛮河、长渠,共引调水180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宜城长渠灌区18万亩水稻灌浆期补水。

抗旱潜力早挖掘。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抗旱水源,挖掘灌溉潜力,开动一切灌溉设施,调动一切灌溉机具,全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向抗旱工程挖潜力,全市共组织疏浚渠道506公里,整治堰塘179口,整修、新建机井(泵站)200余处,投入抗旱水泵2500余台套,让抗旱水能集尽集、能用尽用。向人工增雨挖潜力,共开展增雨作业10次,发射火箭弹100余枚,增加降水量50毫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向用电保障挖潜力,针对盛夏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优先保障抗旱抽水用电,宁可在关键农时让企业少用一点,也要让抽水抗旱用电保障多用一点。向应急抗旱泵站挖潜,宁可财政吃紧一点,也要让群众多收一点,及时安排财政资金,支持荣河应急抗旱泵站提水,已累计提水1000余万立方米。

抗灾技术早落实。宜城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农作物高温热害防御技术措施》《水稻高温热害预防措施》等文件,指导群众防范高温热害。制定分作物、分品种、分产业的抗旱救灾技术方案,调派11个工作组、2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帮扶,确保各项抗旱防灾技术落到田地。

农业保险早预赔。组织镇村及时向保险公司报险,相关农险承保企业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核灾查损,对部分受灾严重的实行预赔,预计赔付60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792万元,投入抗旱人数9.7万人次,投入各类抗旱设施4万余台套,抗旱浇灌面积62余万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关键词: 气象部门 水利工程 农业农村 农业保险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