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证十四太阳一百五: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辨217】)
此方虽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却非桂枝甘草汤原方加龙骨、牡蛎。桂枝甘草汤为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乃桂倍于甘,要在升达左路阳气;此则桂半于甘而龙、牡倍多于桂,要在敛降右路阳气,以其病机乃“神气离根”(先生释文)之故也。
先生此条释文称“火劫发汗,是为火逆。”此一简说,并未揭示“火逆”的临床特征,不容易使人较为恰当地把握。宜参“太阳六十八”(《伤寒论》第116条):“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窃以为,其主要特征是“从腰以下必重而痹”,相火逆上而不下,下焦阳虚的缘故。此证本已是阳气浮升,而又下之、烧针再汗之,因而出现“神气离根”之“烦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