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资讯 >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丨诉源治理出“新”招“彝族老家”创新“枫”

【来源:四川高院】

喜德县法院冕山法庭

诉源治理出“新”招


(资料图片)

“彝族老家”创新“枫”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喜德县被称为“彝族老家”。喜德县法院冕山法庭用“六长解纷”“三说五心”新招,赓续发扬“枫桥经验”,创建“彝族老家”枫桥式人民法庭。

“六长解纷”防未病

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冕山法庭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与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以及辖区的村委(社区)签订《枫桥创建暨源头解纷共建无诉乡村合作协议》《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合作协议》,以“副镇长(政法委员)、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交警中队队长、派出所所长、村长(社区主任)”为主体,共同构建“镇综治办+两所一庭一队+村(社区)两委”的 “六长解纷”机制。

在“六长解纷”机制的引领下,人民法庭与辖区村(社)小组干部、村(社)网格员、德古、乡贤开展深度合作,对辖区的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及时分析矛盾纠纷发展态势,形成以“六长解纷”为阵地、“法庭”为核心、法官工作站为网点、便民诉讼服务点为末梢,广大群众参与的源头解纷网格,走出诉源治理“新”路子。

2023年以来,冕山法庭发挥“六长解纷”机制作用,诉前化解纠纷200余件,辖区一半村社“零诉讼”,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

“三说五心”治已病

在喜德县,民族习惯与习俗仍是群众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其中“德古”调解是彝族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具有成功率与执行率高、调解后反悔率低等特点。冕山法庭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将法庭审理与“石榴籽调解”有效衔接,聘请4名彝族德古、1名汉族“德古”担任法庭石榴籽调解员。通过邀请或委派“德古”参与纠纷化解,推出“霍普(群众)说事,德古说理,法官说法”,并融入“耐心倾听,热心调解,诚心排忧,公心对待,细心说理”的“三说五心”解纷机制,通过庭前调解、巡回审理、上门释法等模式,化解诉讼纠纷治已病。

2023年以来,冕山法庭利用“三说五心”工作法化解各类纠纷,85%法庭纠纷得以化解,诉源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冕山法庭将把“六长解纷”“三说五心”诉源治理“新”路走深、走实,从源头化解纠纷、减少诉讼增量、减轻群众诉累、创建无诉乡村,维护“彝族老家”和谐稳定。

稿件来源:喜德县法院 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