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聚焦 >

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的黄河滩区 处处彰显勃勃生机

五月,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的黄河滩区,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和活力。滩区迁建完成后,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滩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早在滩区迁建之初,东明就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总思路,提前规划,发挥滩区优势,全面发展规模农业的个头,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的巨头,坚决挺起旅游事业的龙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东明力量。

焦园乡党委书记周福京介绍,作为黄河入鲁第一乡,焦园乡依托厚重的黄河文化和历史文化,打造多处瓜菜大棚示范点。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水产业、旅游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焦园乡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长寿生态宜居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一场春雨之后,东明黄河滩区的“金凤滩”虎杖基地,一米多高的虎杖地里人头攒动,260余名来自周边村庄的“采茶女”双手飞舞,采摘虎杖叶芽。负责人车发展一边指挥工人不时地改换地块,一边和浙江的炒茶师傅联系,尽快将虎杖叶芽快递过去,炒制成虎杖茶。

虎杖是传统的中药材。“虎杖粉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东明县种植面积达1.3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种植基地。”车发展说。

“除草、浇地、施肥,一天干8小时,百十来块钱,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0多人干活。”长兴集乡八号村台村民郭彦平,每天带领20多个村民到虎杖基地干活,村民对劳动强度和收入都满意。

针对东明现有的产业特点,菏泽市为其量身定制了“北工南农”发展格局。为推动产业项目实施,水务、国土、供电等部门主动作为,通力配合,先后打通所有引排水沟渠,全面实施“五站五线”电网规划,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滩区产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搬走了“绊脚石”。

在虎杖基地下游15公里处,是沙窝镇黄河生态示范园,该示范园依托流转的6000多亩土地,新建300多个高标准大棚,并种植瓜菜、果树、食用菌等多种特色作物。1000亩甲鱼莲藕混养,1000亩富硒水稻,为园区增添了水的灵性、流的动感、韵的情调。赏莲花、闻稻香、捉鱼虾、吃野菜、喝米酒,一个滩区“小江南”呼之欲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藕池边,几名电力工人检修电机线路,保障藕池注水。示范园负责人李焕雷介绍说,从南方引进的“鄂莲5号”,茎叶粗大,产量高;加上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渗水快,塘底没有陈年淤泥的土腥味,这里生产的莲藕凉拌口感爽脆,热炒回味悠长,所以卖价就高。

黄钢柱是沙窝镇黄寨村村民。5年前,他来到示范园打工。现在,每天负责提引水、灌溉、排水等工作,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像他一样,很多滩区群众因为产业发展,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东明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下一步将利用现有的良好生态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做好滩区发展后半篇文章。”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崔建标说。

关键词: 农业农村 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 乡村振兴

资讯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