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讯 > 聚焦 >

算力重回“C”位!如何布局第二轮主升浪?

算力是大模型的底座。自ChatGPT爆火以来,市场预期算力会持续紧张,各地算力新基建也大干快上。

在资本市场,算力产业链已成为“AI+”第二轮主升浪的最热细分之一。


(资料图片)

面对火爆的算力行情,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一是,在AI时代,算力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算力真的不够用了吗?

二是,算力产业链环节众多,哪些是能确定兑现成长和业绩预期?哪些又是偏概念炒作?

约9.9个月翻倍,智能算力真的不够用

目前整个市场主要存在三种算力:通用算力(CPU主导)、智能算力(GPU主导)和超算算力(主要服务于科学计算)。

其中,搭载AI芯片的智能算力正是训练大模型所需的算力。通用算力虽然也能进行部分人工智能计算,但效率低、能耗也非常高。

所以,大家所说的算力不够用,其实指的是智能算力不够用

在AI革命驱动下,近年来,全国智能算力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国内人工智能算力占比在2016年只有3%左右。而到了2022年,智能算力的比重已超过50%

那么,智能算力需求增长究竟有多快?

来看一个偏保守(基于GPT-3)的预测数据:在大模型时代,算力需求平均9.9个月翻一倍。

如果再考虑到不断有新的大模型推出,且训练大模型的时间显著缩短(从3.5年缩短至2.5个月),那么算力翻倍的时间也将显著缩短(低于9.9个月)。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全球各国都在加快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中国是全球算力的追赶者(美国是领导者)。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近 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其中,AI服务器支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4.5%,首次超过美国位列第一。

以上可以回答开篇的第一个问题:智能算力大概率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预示着整个产业链的成长空间将非常可观,这也是算力板块持续演绎的最大底气

产业链蛋糕该如何分?

算力生态环节众多,市场参与者也众多,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层蛋糕:

首先,芯片制造商为芯片供应商做代工;

其次,芯片供应商将芯片销售给设备服务商;

最后,云计算厂商向设备服务商采购服务器,建设数据中心,并向企业提供算力服务。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条思路筛选潜力赛道:

一是最先兑现成长预期的方向;

二是技术壁垒高、事关国家安全的国产替代方向。

(1)芯片——成长性(★★★★★)+国产替代(★★★★★)

芯片是算力产业需求最先放量的环节,也是当前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

因AI芯片需求爆发,英伟达今年二季度收入指引110亿美金,并且预计其数据中心芯片业务收入接近翻倍。可以预期,AI芯片代工环节的先进制程制造、先进封装(Chiplet)等方向都将步入高景气

并且,全球GPU芯片主要被英伟达垄断(2022年四季度市占率高达82%),国产GPU还处于萌芽期,在设计与代工环节与国际厂商的差距很大,是中国本土供应链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也是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领域。

(2)光模块&交换机——量价齐升,成长性(★★★★★)

AI数据中心内部数据流量较大,带宽和能耗挑战也随之而来,这需要更多高速率的光模块与交换机

下一代高速率光模块800G光模块已在2022年底小批量出货,预计2023年英伟达和谷歌会提前批量采购,2024年有望大规模出货。

而随着光模块速率及数量显著提升,交换机的端口需求也大幅增长,对端口速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为解决交换机功耗大增的问题,CPO应运而生。不过,CPO尚未开展商用,市场主流预期在2024-2025年开始商用。因此,板块处于炒概念的阶段,业绩兑现还需等待。

(3)服务器——竞争激烈,成长性(★★★★)

服务器也是需求放量较早的环节。

未来3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分别为395/890/1601亿美元,对应增速96%/125%/80%。其中,我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4/307/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128%/83%。

不过,全球AI服务器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整体利润率并不高。未来市场份额预计将继续向头部集中,保持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关键词:

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