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薄稻米、白鹤草莓、练塘茭白,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张张青浦区响当当的农产品名片。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青浦地产农产品如何新鲜直达?如何让市民更方便地购买到青浦这些名、特、优地产农产品?
///
(资料图)
2019年, 青浦区完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国家商标注册, 该品牌汇集了区内37家优质合作社,专业生产大米、果蔬、水产等地产农产品, 品类涵盖了青浦地区种植、养殖等多个农业领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青浦优质地产农产品“强强联手”的阵营。
“巨”新鲜的一手货源
步入位于青浦区浦仓路485号的“淀湖源味”线下体验店,油麦菜3.3元/斤,本地香芹2.5元/斤,本地蜜梨 20元6斤,夏黑葡萄15.8元/斤,阳光玫瑰18.8元/斤,本地水蜜桃10元3斤……地产新鲜果蔬琳琅满目,商品明码标价,宽敞明亮的环境舒适宜人,陆续有周边居民来此挑选采买。
“附近菜场、水果店并不少,但我来了几次觉得这里的东西新鲜、价格实惠。”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挑选了两串“晴王”葡萄,让店员用礼盒打包后准备送给朋友品尝。
“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标签。“淀湖源味”线下体验店是如何做到“新鲜”二字的?
“我们的地产农产品是每天从各个合作社‘一站式’直达我们门店,没有中间商,也没有中转站囤积,每天都上新当天采收的绿叶菜,保证绿叶菜‘日日鲜’,地产农产品上架率在全部商品中占比60%左右,在品控上我们有这个信心。”负责线下体验店运营的经理朱夏旭介绍,由于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的37家合作社支持,门店上架的青浦地产农产品都是一手货源,这又在价格方面有了竞争优势。
从7月19日试营业至今,“淀湖源味”线下体验店在不断积累经验与改进,倾听市民需求,丰富门店商品,在拉近供求差距、促进产销对接的同时,推进优质地产农产品走上市民餐桌。“接下来,我们将上架大闸蟹、本地鱼类等水产品,供市民采购选择,还将同步推广云南优质农产品,助力沪滇帮扶。”朱夏旭说。
架起连接田头与市民的“放心桥”
如何让老百姓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从认识到认可?
“淀湖源味”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周边居委会积极对接,邀请市民代表来门店“探店”,以新鲜的商品、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过硬的品质引市民青睐,将来还会邀请感兴趣的市民赴“淀湖源味”品牌下属合作社,亲身感受现代农业带来的放心与安心,力求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赢得周边居民的口碑,大力推广“淀湖源味”品牌知名度。
同时,“淀湖源味”通过参与居委会、社区的众多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并在现场分发体验券,吸引更多的周边居民前来体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来走一走,看一看我们门店,相信会给居民不一样的感受。”朱夏旭介绍,目前门店已与祥龙社区进行对接,将在日后的宣传推广中进一步扩大范围,做到全区覆盖。
线下有门店,线上有商城。正在建设完善中的“淀湖源味”小程序,不日也将作为线上商城向市民亮相,品类覆盖果蔬、大米、水产等,新鲜优质的地产农产品“一键下单”,即刻送货到家。
“作为青浦区农业农村委指导和支持下的公益项目,我们要做出特色、做出规模,一炮打响青浦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淀湖源味”项目推广负责人高伟华认为,品牌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如何将青浦本区的农产品面向市民,面向企事业单位,得到更多群体的关注与认可,重中之重是把好品控、练好内功。他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将‘淀湖源味’品牌中的37家合作社单位进行梳理,设置好合作社的准入退出机制,罗列出每个月各合作社可以提供的时令农产品品类、数量,使品牌的运营流程更合理、操作更加标准化,为推动助农销售,打响青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更多场景与可能。”
文:许怡彬
摄:王金秀
关键词: